语文132,数学150,英语140,文综268
总分690,母校:北京市第二中学
▼
许多考生会问,高考成功最需要什么?有的人的回答是知识,有的人的回答是方法。而我认为,要想获得高考中的成功,最重要的是想明白下面两个问题:
总有人会脱颖而出,为什么不能是我?
总有人会脱颖而出,为什么就非得是我?
咋一看,这两个问题似乎是矛盾的。实则不然。因为前者强调的是永不服输的拼劲,而后者则讲的是从容淡定的心态。
我在高二进入文科班后,成绩一直是年级第一。长期的第一给了我莫大的成就感,也让我有了一种“恃才傲物”的感觉。
升入高三之后的头一个月,我曾经以为,以我的“聪明才智”,像高二那样随便学学也还是第一,可是高三的第一次月考就给了我当头一棒——有6个同学都排到了我的前面。
我失去了年级第一的成绩,仿佛失去了我生命中最“引以为傲”的东西。我苦恼,懊悔,带着“复仇”的心理,狂学了一个多月,只为了重新夺回年级第一的宝座。
功夫不负有心人,我在之后的几次大小考试中又重新夺得年级第一,在高三上期末区统考时还有幸获得了区第一。我似乎找回了高二的那种所向披靡的状态,找回了我最引以为傲的荣耀。
于是在之后的寒假中,我又走上了老路,我管不住自己,放纵地玩,在下学期开学后,我继续玩。一模越来越近,我明知自己在堕落,可又无法把自己拉起来。
Life is like walking in the snow.——Every step shows.
莫名其妙但也是情理之中,我一模考的非常之糟,全班第9,全区第20,按照换算公式会排到全市的300名(差清北很远)。
就像在第一次月考考砸之后一样,我又开始了“复仇”式的学习,有了上次复仇成功的经验,我也以为只要我努力,这次我也能很轻易地追上。
可是,这次却不一样,在之后的几次模拟中,我始终无法考的太好。我的精神在那一段时间几近精神崩溃,我无法接受我高二那么领先可最终却无法进入清北的结局,我无法接受失去我所谓的最“引以为傲”的东西——年级第一的成绩。那一段时间,我经常背文综背到崩溃——我会大哭一场,睡半个小时,然后爬起来继续背。
现在回想起来,那可真是一段黑暗的日子,学习压力与精神压力双重挤压着我,让我透不过气,无论怎么拼命学,成绩总是上不去。
可也许正是这段日子,让我最终破茧成蝶。
离高考不到一个月的时候,我也算是彻底想开了。我终于放下了我那最放不下的“骄傲”。我不再去想什么“年级第一、不考年级第一丢面子“之类,也不在把自己定义为必须要上清北的人。
而是想着:我就是一个普通的考生,我要做的就是发挥我的最好水平,把每一道题答到我能答的最完美的地步,这样就算是无愧于己了。
再后来,我便莫名其妙地走上了人生巅峰。
纵观我的整个高三,其实是一直在追寻那两个问题的答案,幸运的是,我找到了这两个答案——在高三中,我拼了,我也放下了。
为什么要去拼?因为我们年轻,我们有拼劲,我们不服输。每一个人都有超越自己极限的可能。
为什么我们要放得开?因为我们年轻,我们的人生路还很长,一时的成绩、输赢、成败、甚至面子,在我们的一生中,又算得上什么呢?
如果你是一个普通生,可能更需要想的是第一个问题,它会让你成为一个尖子生。如果你是一个尖子生,可能更需要想的是第二个问题,它会让你在高考中发挥出自己应有的实力,甚至超常发挥,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