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给同学们推荐的是“敬畏自然”为主题的高考作文素材,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人为万物灵长。从荀子的“人定胜天”论开始,人类就开始了漫长的与自然斗争的历程。先人们对天地圣灵崇拜的圣洁情感渐渐为征服自然和占有资源的贪婪所取代。于是,边地茂密的草原飘起了漫漫黄沙,曾经清澈的河流泛起了污浊。人类文明的步履跨得越大,我们与自然的距离也就越远。“迟日江山丽,微风燕子斜”,“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这些清丽诗句中所绘美景已逐渐淡出了我们的视野;随之而来的是频率越来越高的沙尘暴、登陆越来越强的台风,还有我们越来越不想见到的各种地质灾害。面对曾经秀丽的家园所遭受的苦难,我们不得不反思我们在人类文明进程中所扮演的角色。
人与自然,应该是和谐共处的关系,而不是彼此对立;应该是平等互利的关系,而不是彼此伤害。人类对自然的态度,也决定了自然对我们的态度。只有以谦卑诚恳的心来认识自然,了解自然,发现自然本身的规律和秩序,我们才能从自然中悟出生存发展的哲理,让我们美好的家园里遍绽幸福之花。
素材举例:
高考作文素材:敬畏自然(1):
提起自然,便想起了《诗经》。
《诗经》中直接以草木为名或涉及草木内容的篇目,至少有80%以上。中国古代真正的大雅之人往往对草木情意殷殷,陶渊明自称五柳先生,有人爱菊,爱莲,爱牡丹。柳宗元被贬柳州心情很不好,还在自然中找到乐趣:“柳州柳刺史,种柳柳江边。”《西游记》作者吴承恩,这位四百八十年前的江苏才子写到第八十六回,写了个野菜宴,一口气写了六十余种野菜,而且是真实无欺。
适用话题:自然与乐趣、自然与人生
高考作文素材:敬畏自然(2):
泥土的味道是苦涩的,海水的味道是苦咸的,树林中清新的空气也有着一丝苦津津的味道。这苦的大自然,孕育了人们交织着各种苦痛的心灵。广袤的土地,浩瀚的海洋,辽阔的天空,了无际涯的心灵,构成了我们这个世界。
适用话题:自然之苦与人生之味、人生的味道
高考作文素材:敬畏自然(3):
据说现代科学已经发现了植物的“精神感应”:在一株绿色生命旁边砍伐它的同类或近邻,从精密仪器的显示中可以发现它的颤抖和低微声音,像在求饶、求救。《聊斋志异》中有一故事《桔树》,写一个小女孩与一株冬青树的情感呼应,小女孩对这株冬青爱得如痴若迷,此树也年年枝繁叶茂。后来,小女孩随父外迁,行前抱树大哭。分别之后,此树便一年枯似一年,近乎枯死。十几年后,女孩子做了夫人,随夫赴任,途径故居时直扑冬青树,此树竟奇迹般地再度枝青叶茂起来。
适用话题:自然的呼唤、自然与爱
高考作文素材:敬畏自然(4):
恩格斯曾说过: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等地的居民为了想要得到耕地,把森林都砍光了,但是他们梦想不到,这些地方竟成了荒芜的不毛之地。二战失败后,德国人宁肯在寒风中瑟瑟发抖;也没有砍掉一棵树。拥有很高的森林覆盖率,却对每一个居民家中的树都要立法保护,甚至“全面体检”。
适用话题:家园的毁灭与重建
高考作文素材:敬畏自然(5):
中科院院士、着名理论物理学家何祚庥:我要严厉批评一个口号,即所谓“人要敬畏大自然”——一种对人和自然的关系无所作为的观点。我认为,该防御要防御,该制止就制止。我们要尽可能减少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的损失,但并不意味着要敬,要畏。“敬畏自然”的口号实际上是批评科学主义,认为人类不该利用科学来有所作为,反映到人和自然的关系,就是敬与畏,不要老想去改造自然。这就在实际上走向了“反科学”。
适用话题:敬畏自然与反科学
高考作文素材:敬畏自然(6):
老子指出“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提出人应当顺从自然。子思、孟子主张天人合一之说,认为人只要扩充“诚”的德性,就“可以赞天地之化育”,“与天地参矣”。庄子则主张“无以人灭天”,“牛马四足,是谓天;落(络)马首,穿牛鼻,是谓人”,以为一切人为都是对自然的损害。
适用话题:人与自然的关系
高考作文素材:敬畏自然(7):
早在两千多年前,汉宣帝曾制定一项保护鸟的法:“其令三辅毋得以春夏摘巢探卵,弹射飞鸟。”
适用话题:保护自然
高考作文素材:敬畏自然(8):
成熟的麦子低垂着头,那是在教我们谦逊;一群蚂蚁能抬走大骨头,那是在教我们团结;温柔的水滴穿岩石,那是在教我们坚韧;蜜蜂在花丛中忙碌,那是在教我们勤劳。
适用话题:自然中的人生哲理